一方餘裕:評賴志盛個展“空地”    |   曾哲偉

付出何為 -- 論立方及其《空地》   |   翁子健

賴志盛《川堂》:皺褶與重逢   |   嚴瀟瀟

賴志盛:____________________(這不是一個空白標題)  |   張慧慧

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——賴志盛《川堂》一年計畫   |   張韻婷

日常物的閾限時態   |   梁軒銘

領路人賴志盛:在創作的世界裡,你前面沒有人,就是一直往前走   |   孫曼

無聲的默會:關於賴志盛個展「It’s a quiet thing」   |   秦雅君

賴志盛   |   李溦溦

赖志盛:“空间是一只蚊子与豌豆公主”   |   劉品毓

《 》 賴志盛  |   馬凌畫廊訪談

一念的邊界 ──賴志盛在台北當代的「臨時」和〈多餘〉   |   張晴文

不安於日常——賴志盛作品中的現實切面   |   張韻婷

江湖再見——略記弔詭畫廊 Crane Gallery 之《垂直II》   |   張韻婷

餘影「繞梁」— 以不同維度感知賴志盛的作品(下)   |   錢思穎、李霞及姜慧欣 整理

餘影「繞梁」— 以不同維度感知賴志盛的作品(上)   |   錢思穎、李霞及姜慧欣 整理

跌入一種焦慮—賴志盛要我們接近什麼?   |   王柏偉

人間味:乾拌麵   |   金振寧

Let it linger——《Linger》賴志盛   |   黃萱

「你應該要讓別人去追你, 你前面應該沒有別的東西」專訪賴志盛,最新《繞梁 Linger》個展將展場變身巨大寫生場景   |   Christine Chen

“接近”之後的“繞梁“   |   劉品毓

賴志盛談近期實踐   |   徐詩雨

接近運氣   |   翁子健

赖志盛的接近   |   周彤

筆記,關於《接近》   |   黃萱

臨淵而行,眺向不思議之處:「接近-賴志盛」改造北美館空間   |   嚴瀟瀟

你可以看到人的膝盖   |   劉品毓

以水為引的空間穿刺術——關於賴志盛近作中的若干調校   |   嚴瀟瀟

穗花新村頌   |   翁子健

向著黃昏走線的人—賴志盛個展「狗狼之間」  |   陳泰松

自生活中發生—賴志盛的藝術觀念與創作   |   莊偉慈

這是哪一個《這》‭? ‬賴志盛作品,從〈原寸素描〉到〈傾斜〉  |   江薦新

+/- 在黑夜和黎明的分界,不要告別 賴志盛「狗狼時刻」  |   吳牧青

問題:物件作為ㄧ件藝術品,使像物件一般的功能持續的意義是否還存在,或者是存著一個阻斷我們知識的非此非彼的動作?談 賴志盛個展《狼狗時刻 》   |   廖芊喬

狗狼時刻   |   蘇盈龍

宇宙連環圖:關於那些曾經凝聚為一點的「這...」   |   龔卓軍

藝術機制裡的兩種越界手勢:關於邱昭財的暗室與賴志盛的白盒   |   王聖閎

時間與身體的淬煉   |   陳湘汶

賴志盛【這】誠品 2015   |   談献華

探尋經驗現實與美學概念間的距離與邊界 ―賴志盛個展《這》   |   馮勝宣

兩種觀眾間的閃爍:賴志盛個展「這」  |   簡子傑

,,,,的缺席與呈現—賴志盛「這」個展   |   李明學

左近的風景   |   胡朝聖

在影像裡消失的他者與未來—關於賴志盛的《即刻》   |   秦雅君

勞動、耗費與極微感性__賴志盛   |   游崴

在,不在:〈Room 1734〉   |   蘇盈龍

邊境,當它變成一個軟體程式 -關於賴志盛的《即刻》   |   陳泰松

減法事件‧介系共存‧匿名觀點   |   林欣怡

隱形:看不見的藝術1957-2012   |   游崴

作為一種例外於現實的狀態—一項關係於「賴志盛個展」的寫作行動   |   秦雅君